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小费成为国外的一种习惯,并彻底流行起来。特别是欧美、东南亚等地,小费几乎成了户外消费的必须项。
以我们熟知的泰国为例,玩过跟团的朋友应该都记得那些不成文的规则,司机100泰铢,表示对司机全程驾驶服务的肯定、酒店床头20铢,表示对酒店服务员的肯定,餐厅等用餐环境,看情况给,算是人性化了,起步当然20铢咯!另外各种户外活动,比如骑大象的工人20-100铢不等,以此类推,各类为你提供一定服务的项目,都应有所表示,最近又多了一项,如果是纯玩不购物,价格又不特别高的团,人支付给导游200元人民币的定额小费,实际上也是导游服务费。
当然,泰国的小费,小编认为是比较合理的,20铢相当于5元人民币,难得去旅游一趟,全程也不过才支付不超过200元服务费,慰劳一下泰国底层民众,细想,你一生能去几次泰国,泰国没有更多的产业基础,几乎是靠旅游业,大家去享受了这种慢文化,享受那里的阳光闲暇,这点付出又算什么呢?至于导游的200元定额服务小费,往往低价纯玩团才会出现,不进购物点还能低价,想想吧,不用多说了。
但据小编了解,美国的小费文化就是不正常的存在,演变成了一种社会风气,甚至是一种恶习的存在,不仅要给,而且金额还有要求,最高达到30%,实属利用社会习惯敛财,简直是变了态,以至于网购都有小费,还会特别提示“快递员正在冒雨为你送货”,真不知道不给会是什么结果。
当然,关于美国小费,还有另一种理解,比如餐厅的菜品减除了大部分服务费,具体怎么算,我们也不清楚,于是菜品相对便宜了许多,这部分折价就是你应该付给服务员的小费,如果这样算,那么合理的小费也是正常的。给多给少看心情吧!
其它欧洲各国都有小费习惯,金额一般在5%-15%之间,有的已经包含在账单中,最好提前了解清楚。如果感觉服务质量差,可以不给小费,服务员自己也能心领神会,不再计较。美国就不同了,这里不多描述,自己去联想吧。
虽然国外小费盛行,但我国却从未接受这种“潜规则”,认为一份劳动已经有人支付应有的报酬,这种额外的奖励从何谈起。也许是消费者心情的一种释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