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咱们先简单说说东本愿寺
东本愿寺
寺院属于净土真宗東本願寺派,已有五六百年历史,其位于东京都台东区,距离田原町车站仅5分钟路程。公元1602年,经德川家康将军命令,从西本愿寺独立后创立。寺内占地面积广大,排列着巨大的伽蓝,中心的御影堂是世界最大级木结构建筑物。东本愿寺在江户时代曾遭大火,明治年间重建,正门“大师堂门”被称为京都三大门之一,高76公尺,宽58公尺,寺院内的御影堂是世界最大级。东本愿寺的拂尘日是世界上最浩大的清扫场面。从上午的7点起,数百名义工开始清扫塌塌米,擦拭柱子与台阶,刷掉一年积累下来的尘埃。
东本愿寺
西本愿寺
西本愿寺是净土真宗本愿寺派的大本山。文永9(1272)年在东山创建,天正19(1591)年迁至现址。位于日本京都下京区掘川通花屋街,是日本京都最大的寺院,为日本佛教净土真宗愿派总寺院。西本愿寺的建筑反映了绚烂豪华的桃山时代的艺术风格。寺内安置有开山始祖亲莺圣人坐像。西本愿寺内的唐门、白书院、黑书院、日本最古老的能舞台等是日本国宝级建筑物,其它还有壁画、枯山水样式的虎溪庭院等精彩景点。飞云阁与金阁、银阁共称为京都三阁,是日本国宝之一。清光绪九年(一八八三年七月),西本愿寺别院上海分院(上海人称东洋庙)从上海市北京路499号迁入武昌路三号(今武昌路380号)新址,人称“东本愿寺”,宣统二年(一九一○年)十月,在上海市四川北路1052号开设支院。
清光绪三十一(一九○五年)年八月,西本愿寺又在文监师路(今塘沽路)114号开院。民国十九年(一九三○年)四月,在今乍浦路439号和471号,另建西本愿寺上海别院,人称“西本愿寺”,由冈野重久设计,岛津工作所承建。其建筑形式仿东京筑地的西本愿寺(今乍浦路471号内)风格。解放後,439号由海洋局作海远局作宿舍,现已改作民房使用。旁侧471号改作虹口区健身房,其建筑外貌基本保存完整。
东西本愿寺都是在京都,已成为一道文化风景线。两寺并列为日本国宝,而西寺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西本愿寺
其宏伟的建筑群和宽畅的砾石广场与其显得较为简朴的入口大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战国旧事
日本战国时代,各地军阀征战不止,为保护寺院财产,本愿寺成立了自己的武装部队,由住持任军队首脑,其后各地农民信徒不堪战祸侵扰,纷纷打着寺院的旗号发动起义,这就是历史上被称作一向宗动乱的事件。其中加贺地区的起义军赶走地方政权,建立自制佛国将近百年。1496年,莲如在大坂地区,建立石山御坊,是为军事基地石山本愿寺。日本史上著名的“本愿寺之变”织田信长遭部下背叛,最后被烧死在这里。(后来丰臣秀吉在此之上建立了大坂城)二战时期
战争时期,日本佛教的绝大部分宗派都积极追随军国主义政府,尤其是净土真宗本愿寺派表现最为积极,他们提倡“忠皇爱国”思想,宣传“护国”精神,为推行军国主义政策、发动侵略战争服务。随着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扩张,本愿寺组织对出战人员的家庭、战死者亲属的慰问和援助,对伤残士兵进行救护。此外还向前线军队派遣随军僧,让他们在战地传教、慰问士兵,为死者安葬和举行法会等。由此,本愿寺被笼上了一层军国主义色彩,但厚重的历史底蕴依然让其闻名于世。